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水煮通信”在通信圈闻名的陈志刚新出版了《5G革命》一书,第一时间买来读了,值得推荐。不仅仅因为志刚在书中的很多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更因为志刚在书中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他直言敢言的风格和登高望远的气质,而没有受他从业于通信业、就职于运营商的身份限制。

正如其书,命名《5G革命》,其实是以5G为小的着眼点来论述产业演进的大格局,是谓“小题大做”的水煮5G

作为通信技术的5G,其实很“小”,无非是在传输速率、连接数量和接入时延上对上一代4G技术的替代性演进而已,如果不将5G技术的新特性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其他新兴技术整合起来形成推动垂直行业数字化的合力,则5G将仅仅成为通信运营商运用速率和带宽公式从手机用户身上榨取更多一分钱收入的流量工具而已。

所以志刚在书中多次强调他所写的5G“并不只是一种通信技术”,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包括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边缘计算、大数据、安全、区块链在内的一组技术簇,是一个新兴技术的“大”整体。

志刚对5G“小题大做”的写作定位,无疑是机智的,这使得他在行文中可以彻底摆脱5G技术、5G网络、5G应用等运营商范畴的狭窄视角,从新兴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融合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高度来展开更广幅度的深入思考和自由论述。

所以志刚在书中孜孜以求的是描述作为基础技术的5G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后可以为垂直行业带来哪些价值,以及细分到每一个行业如何切入、如何深入从而形成更大的价值,这对于垂直行业的管理者关于新技术采用的思考有着非常强的启示意义。

针对制造行业、智慧城市、零售行业、农业、医疗行业、教育产业、 交通运输业及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等9大领域,志刚在书中逐一分析和列举了这些行业或产业与5G融合的一般性框架、采纳5G可采取的主要活动、采纳5G后可获得的价值提升等,相比于业界常见的各类5G应用案例分析,志刚的论述采用了统一的方法论,因此更为系统化。

以制造业与5G融合为例,志刚认为5G将从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支持移动性活动和人力替代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几大方面来大大改善制造业的成本,因此制造业对于采用5G等新信息技术抱有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但在采纳5G的主要活动上,面对建立工业制造专网、独立部署5G专网还是非独立部署5G专网的选择,凯捷咨询公司的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公司希望建设自己的专有网络,其考虑因素主要是认为5G专网将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安全性、对电信运营商能否满足他们要求的能力表示怀疑、以及担心运营商满足覆盖要求的5G网络的推出需要太长时间等。

同样,在交通行业采纳5G以建立连接计算智能融合的新兴数字交通基础设施中,志刚也提出了交通运营部门需要部署SA5G专用网络以满足丰富的交通场景对连接带宽容量以及安全性要求的建议。

志刚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其实非常明确,与过去的3/4G一般集中于面向大众的移动通信服务不同,“行业市场将是5G故事的主角”,而“行业专网(私网)将是5G与垂直行业融合的主流范式”。

因此,志刚毫不讳言,“在5G时代,我认为电信运营商没有什么主导权,尤其是在业务和商业价值分配上,更是没有什么主导权——业务将交给行业伙伴,商业价值分配将受控于传统行业的巨头”,在5G成为类比电力的通用技术时代,“电信运营商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管道,而且是端到端的管道”。

那么电信运营商在5G时代应该如何自我定位呢?作为运营商体制内的专家,志刚为此在书中专门下了一章来探讨《5G时代,电信运营的转型与变现》。

对于5G而言,其提供的“连接”服务,虽然是刚需,但直接创造价值的能力却很低;而电信运营商在5G赋能垂直行业的思考逻辑却仍然停留在高带宽、低时延、高密度的角度上,这样的思考逻辑必然更倾向于网络质量和网络架构上的考量,难免陷入以行业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最简单例子就是“5G赋能垂直行业”这句口号,一听就可以想象出运营商手拿“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5G神器要拯救垂直行业于水深火热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垂直行业的领军者则更关心的是5G的安全性、运营效率、服务质量保障以及投入成本等实际问题。

因此,志刚在书中辛辣地指出:“电信行业很少思考如何解决人类的问题,更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盈利,缺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因此,“从5G开始,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多研究问题,而不是研究如何增长”。

5G要解决的是万物的普遍连接问题,这显然不是电信行业一家的事。因此电信运营商要真正地把5G视为一种生态,以真正开放的姿态与行业伙伴联合起来,将自己在通信技术和运营上的优势与行业伙伴的领域知识和工具相结合,共同构建和设计面向行业的5G服务。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电信运营商必须要放弃主导一切的心态,从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开始,接受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地位甚至被从属化和边缘化的角色,从服务客户、为行业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创建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来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

这是志刚从运营商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对运营商管理者喊出的铮铮谏言,他真心希望电信运营商能够抓住5G这个时间窗口获得发展机会以避免被彻底管道化的命运,他真的忧心电信运营商“未来除了卖网络切片和带宽就没有什么其他剩余价值了”。

然而,正如他在书中所说,“行业市场的理性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行业客户还需要有一个对5G认识的过程。目前5G行业市场看起来很热闹,但大多是想着依靠新功能、新技术来创造新市场而走入了“以新求新”的误区,由此难免要面临培育新市场的成本和难度的考验。

因此,对于急于要制造5G成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行业市场太难太慢了,还是大众市场和流量变现更加“短平快”。特别是对于习惯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中国三大运营商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来实现在5G上做大网络和做多连接,才是可以短时间见效的思路。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在3G4G时代重复过的故事,在中国5G身上又一次上演:为了寻求快速增加的5G连接数,三大运营商只能寻求更便宜的5G手机、更快的网络覆盖,以及更大规模的终端补贴来继续同质化的竞争策略,在急功近利中对5G的技术价值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折损。

由于在5G业务和服务方面缺乏创新,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竟然发展到公然炮制“5G套餐用户”概念的地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最新公布其“5G套餐用户”在4月份已经高达6,544万户。然而信通院统计的5G手机国内市场出货总量也不过才累积4,421万台,也就是说两大运营商的所谓5G套餐用户里,有2,100万用户没有使用5G手机、没有登入5G网络;在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上,工信部苗圩部长披露的权威数据是我国5G用户超过了3600万户,也就是说两大运营商的所谓5G套餐用户里,仅有一半是真正的5G用户!

不知道在书中以铮铮谏言呼吁“电信运营商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那么着急地做多5G市场,控制好节奏,避免网络竞赛和终端补贴大战”的志刚,面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上演“5G套餐用户”竞争的戏码,会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

隔着薄薄的书页,我能够感受到志刚落笔时的沉重。

 

话题:



0

推荐

老解

老解

4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资深通信业人士

文章